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

【102-1學期】第十六週 第十四章 社群為何崩潰?

社群會崩潰,當然是遇到了問題,卻沒能解決。在「大崩壞」這本書裡面,把這個過程分成四個時期。

我們今天上課,就是要找一件時事,利用Jared Diamond這個四個時期的流程圖來看看。


我們這次是討論臺灣農田被廢水污染的問題

閱讀資料如下,當堂因為時間限制,所以都只有節錄一部份新聞;在這裡附上原來的新聞連結在資料的下面。

新聞連結

新聞連結

新聞連結

新聞連結

新聞連結

新聞連結

新聞連結
廢水污染,一方面是業者沒有處理,一方面是政府一直沒有建設足夠的污水處理設備,同時也沒有讓灌溉跟排污的渠道分離。但是冰凍三尺,非一日之寒,所以我們就利用這個議題,配上第十四章的核心概念,來討論。

同學大約用20分鐘左右的時間閱讀資料,然後開始討論。


討論的結果如下:


一、在問題來到之前未能預見問題:從資料裡面可以看到,從「客廳即工廠」開始,一開始是做家庭代工,但是後來住商區開始出現小型工廠、中型工廠;這些工廠因為資本額小,無法負擔廢水處理的設備;另一方面是當時的政府也沒有這種概念,只想著先提高生產力,促進經濟。所以這部分的主因應該是因為「沒有經驗所以不夠敏感」。

二、問題來了之後,無法察覺問題所在:這部分同學們覺得,應該三個都是原因。因為沒有概念、因為農田污染有些表面也看不出來、即使看出來(如農作物枯萎),當時大家的知識水平不夠,可能多數人也不瞭解原因、或是只能猜測(比方說農作物枯萎發生在工廠成立以後)。

三、終於察覺問題,但沒能想辦法解決:同學們覺得我們已經超越了這個部分,但是希望不是已經走到第四個階段。這部分,同學們認為主因應該是「自私自利」,而另外兩個「集體行動的邏輯」「非理性的因素」則並列第二。也有同學指出這三個原因是互相牽制,老師則覺得可能也是互相影響。

四、努力解決,但不成功:就我們的議題來說,同學們覺得這部分到目前為止,主要的原因應該是「努力太少」,甚至有同學覺得,不如說「沒有努力」更貼切。比如說幼獅工業區已經成立多年,竟然沒有污水處理設備,任由工廠把污水排到灌溉溝渠裡面,現在政府說考慮以BOT方式興建污水處理廠...以及有居民檢舉工廠排放廢水,卻被暗示別再檢舉了,甚至遭到廠商提告...也有同學認為現在恐怕「為時已晚」,要做也來不及了,但是我們衷心希望不至於此,雖然有些區域(如後勁溪、如彰化)恐怕真的有點晚了,但還是希望能有徹底整治的希望;只是,如果中央政府為了GDP來大扯後腿,做出要錢不要(別人的)命的行徑,那恐怕我們就一步步的加速朝向第四的階段行進,那麼有朝一日臺灣「美麗島」的名稱只會是一個歷史名詞罷了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