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

【102-1學期】第十二週 課程活動:環境崩壞遊戲

經過了大半學期的閱讀與討論,這週讓同們玩「環境崩壞」桌遊,經由遊戲進一步理解人與環境互動之道。


同學們玩得忘了下課!


遊戲的紀錄紙:同學的成果


優勝出現在下面這張圖片上的同學,他到最後人口增加到了246人。



這邊有人有點悲慘...還好沒有全滅


遊戲結束後,老師跟大家解釋一些蘊藏在裡面的理念:為什麼抽到沙漠或是極地氣候,不論先前抽到什麼社群類型,都會自動退回到「狩獵/採集」社群?
其實從「大崩壞」以及「槍炮、病菌與鋼鐵」都可以看到,人與環境的互動是很複雜的;但是當一個社群到一個極端不適合農業的區域時,如果順應時勢,便可以繼續存在下去(如查山群島的Moriori);如果硬要抱著以前的想法,不知變通,就會走向滅亡(如九到十四世紀在格陵蘭的維京人)。

同學也給了老師一些回饋:天災太少了!建議加入海嘯、土石流、大風雪、冰雹、火山爆發等;也有同學問為何只有用人口來算,沒有把農產等等加入呢?
天災的部分老師會從善如流,至於說為何只有用人口嘛...主要是希望把這個遊戲單純化,因為從第一章讀到第十章,其實同學都已經發現,任何一個社群到一個地方,如果沒有好好控制人口的增長,到最後幾乎無可避免的就會走向滅亡;因為人一多起來,馬上面對的問題就是這麼多人要吃、穿、住,這也就是為什麼唐朝中葉時會連「高山絕壑,耒耜亦滿」,為什麼盧安達在1994年大屠殺之前,所有的土地,除了國家公園以外,都種滿了農作物。

老師也想到遊戲規則還要再reorganize,以及有些卡片(如社群類型卡)需要加上解說。還有,每局遊戲可能控制在八人左右,才不會玩很久還沒有結局;桌遊的圖紙可以更大些。還有,需要新的骰子!

2013/12/4更新
今天把定稿的桌遊牌送去設計背面的圖案,所以把原先的原型牌照張相片做紀念。







桌遊的遊戲紙也順便上傳



2013/12/20 :桌遊卡定稿囉,抱歉照相技術不佳,沒辦法處理日光燈的問題。感謝花蓮的遠景印刷廠大力協助,要我自己畫圖恐怕要搞很久呢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